2017-07-11 11:46:44 编辑:无 浏览:(801次)
中国这些年,经济发展迅速,国民生活水平提高,越来越有钱了,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是越来越重,于是许多人出国旅游或是留学。国外的教育制度,和生活环境相对中国要好一些,加上许多中国人在国外工作的,所以,出国留学越来越热。
本文献上这篇留学文书神级干货,比任何科普贴都要实用哦!
1.明确文书重要性
其实除开一部分个别专业和特殊项目或是MBA。普通专业 Master/Phd 文书作用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。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,却想要靠一篇出彩的文书想要学校录取你,那你真的是妄想了。 也许你会说就是有这样的案例啊,那真的是极个别情况好吗,而且具体的录取情况你也不清楚。 而且本科录取是由招生办一群人一起研究的,而研究生则是由录取委员会的众多资深教授一起完成。 你可知道身为教授的他们到底看过多少年,多少不同种类、不同层次的文书。 所以综上所述,不要想着用标新立异去吸引他们。即使你可以随意编,写得天花乱坠,但是人家教授一看就知道你什么地方有可能是夸大或是虚假。所以想要写好文书,首先大家必须对文书有个正确认识,明确文书的重要性。
2.中国人常见思维
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人大多喜欢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,用讲故事的形式慢慢说。 如果要具体举例来说,很多人的开头都会是千篇一律的“when I am 7 years old…” 导师是这样说的研究生更看重的是专业学术方面的内容,并不是你小时候怎么样了,发生了什么事。这些相关联的只需简单带过即可,不可重点叙述,教授们不在乎这些好吗?
大家应该知道按照西方思维来说,都是开门见山的。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你的文章整体结构。开头需要进行总起叙述,每段都要有结论。首句算是关键,一定要开个好头,让读的人能够轻松明白你接下来想表达的内容。建议大家多看看托福、GRE阅读,再去对比下自己写的文书。简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整体文章是至关重要的。
3.词汇的合理运用
大家希望能把自己认为不错的词汇运用到文书里的想法无可厚非,但这其实也是一大禁忌。如果是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,会显得格外搞笑。 文书上的用词要讲究准确,而不是乱用。 有时候一些奇怪的词汇反而让你的文书显得不伦不类或是不严谨。
4.文书篇幅
中国人的思维里总是写的越长越好,1000字,恨不得写个2000字出来。其实 精炼才更为重要。 如果能用5个词表达的,你却用了20个词表达,想必大家都会觉得你叙述拖沓。 所以精炼的表达你想说的,绝对比整篇废话好。 相信我,如果你能500-600字表达清楚,也就没有必要写到1000字。
5.dream school
我想大家全篇必定有那么一段,想要去表达该校是我一直向往的大学,我又多么喜欢。 其实大家要清楚的是,如果你都申请了该校,教授肯定知道你的向往了,你不能指望这个来给你加分。 相反要如果你可以试着写出具体哪些因素适合你,而不是去空泛表达“dream school”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6.回答题目
这是个非常容易犯错的问题。 虽然很多文书的题目都很接近,但这不代表就一样。 很多同学都会犯这个错误,我讲我自己的,你的问题我就不管了,等到最后的时候再去点点题,关联关联。 这样很有可能还没等看完就被直接拒绝。
7.重复信息
想必大家都会犯一个错误,就是整篇文书把自己的简历重新介绍一遍。其实人家都有你的简历了,并不需要在看一遍加长的简历。你更需要从各个方面介绍你这个人,用招生官的话来讲就是 “make you out of the page”。所以不要重复,毕竟也没多少字数。切记表达简历以外你所表达不了的东西。
8.语言表达
虽然内容的重要性远大于语言本身,因为你不是申请英语专业的,只要别人能读懂你想表达的意思即可。 这里我真的想吐槽很多同学的文书表达,和某些大机构的文书。教授根本看不到有些句子写得是什么..他想表达什么… 文书并不是用来炫表达方式的,更不是用来为难读者的。
9.准备
开头我们讲了文书的重要性,没有你想象中有逆转乾坤的作用,即使很多学校系统还未正式开放题目,大家也可先搜集起素材,或是根据前辈们的经验,合理安排时间、安排资源。刚刚接触的时候都会无从下手,因为你对文书还不了解,不知道怎么去写很正常。 不必担心,做好准备即可。
10.围绕三个“why”
虽然有些特殊情况,但基本还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回答, why you,why now,why us。你需要问自己的是,为什么这个学校要录取你,而不是跟你条件差不多的其他人,为什么你要现在申请,而不是之后几年,为什么你要来申请,不是因为因为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。
北京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信箱:Marketing@gedu.org
投诉电话:010-62125800-2572 Copyright © 1997-2017 Global Educ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